华侨打拼在外,对于家乡的建设更多的是倾注在道路建设,修路修桥不胜枚举,到了上世纪80年代,办电厂开始流行,为家乡乡亲多点亮光,成为不少侨亲捐资的原动力。
行走在锦尚镇卢厝村卢厝大道上,一眼就能看见一块写着“朝晖电厂”的铜质牌立于路边,碑文记载: 1980年春,由本里旅菲爱国侨胞卢朝晖、苏雪华伉俪独资人民币10万元建设而成,系其时石狮区域为数不多的农村火力发电厂之一。
40年前,旅菲爱国侨胞卢朝晖、苏雪华伉俪捐资10万元为家乡建设火力发电厂,发电厂两侧写有“朝阳瑞雪映梓里,晖星虹华缀卢江”楹联,以赞扬卢朝晖心系家乡的桑梓之情。在捐建发电厂的同时还捐赠了一部日野货车,用来运输货物,养活电厂,大大地减轻广大群众交纳电费的负担。不仅如此,1982年,卢朝晖夫妇再捐人民币25万元,在卢厝村架设引入水电和全村电网的布局,为全村群众提供了生产、生活用电保证。1995年,卢朝晖捐资30万元,对村用电变压进行扩容及村间电网的更新,进一步改善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。卢朝晖、苏雪华夫妇的爱国爱乡之情由此可见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