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      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概览    
当前版: 06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芝山书塾与大堡 “小山丛竹”石刻

  芝山书塾为刘君辅(芝山刘氏六世祖,字仲佐,号西桥)所建,遗址相传在“小山丛竹”石刻附近。据邱葵(字吉甫,号钓矶,朱熹三传弟子)撰写的《芝山书塾记》中所记载:“始西桥(刘君辅)翁遣子入路学,以其教道有戾于古。岁甲午(公元1294年)乃构书塾于芝山之东,延请名师,俾其子归学焉……乃作燕居堂以奉先圣先师。堂之后为斋,左经右史诗文以与诸生肄习。斋之两序各有房,以备寝𫗧……每岁捐租谷三百石为塾之廪……使师有岁俸,生徒有日膳……”从中不仅可得知书塾是刘君辅所建,而且可窥当年书塾的规模及老师工资的来源等情况。

  据祥芝镇文史爱好者刘荣茂介绍,刘君辅聘请了林兴祖、邱葵等名士执教,刘氏一族在元朝时就涌现出刘叔严、刘叔道、刘元善、刘元凯、刘元真等知名学子,并纷纷考取了功名。

  芝山书塾除了教育刘氏子弟,同时陆续吸纳周围其他姓氏子弟求学,不久后,芝山书塾也获得祥芝片区“第一私塾”的雅号。

  相传芝山大堡的“小山丛竹”是朱熹所题,其实颇有争议。大堡“小山丛竹”石刻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,幸好大堡的民间书法爱好者刘以通事先留下大堡“小山丛竹”拓本。后来,刘以通将书法拓本与朱熹在泉州所书“小山丛竹”牌坊上的书法相比较,发现风格完全不同。刘荣茂表示,现存古本《温陵芝山刘氏大宗世牒》中记载“君辅公四子叔贤,字子升,号东山处士……延祐间天子以新制取士,公踊跃就试,有司负公道,避势嫌不敢取。归构别墅于祥芝之东,遍植松篁,暇日以琴书自娱。刻字于石曰:小山丛竹,遂悠游不求仕云……”因此,刘荣茂认为,大堡“小山丛竹”是刘叔贤在元朝延祐年间所刻,与朱熹并无关系。

  刘荣茂介绍说,大堡“小山丛竹”四字旁边原来还刻有一首诗,上世纪60年代初被毁。《泉州府志·卷六·山川一》记载:“芝山在廿一都,上有‘小山丛竹’石刻,又有宋邱葵石刻诗曰:床头枕是溪中石,井底泉通竹下池。宿客不怀过鸟语,独闻山雨对花时。”因此推测大堡“小山丛竹”四字应该是刘叔贤或邱葵所写。

  近年,祥芝镇大堡村委会根据刘以通先生拓本修复了“小山丛竹”景观。目前,这里已成为一个休闲的好去处。

  (王秀婷)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时政新闻
   第02版:家乡半月
   第03版:专题
   第04版:海内外乡亲
   第05版:侨说家乡
   第06版:闽南故事
   第07版:华界动态
   第08版:一带一路
石狮首位红色支部书记卢斌郎二三事
芝山书塾与大堡 “小山丛竹”石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