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座红砖古厝都镌刻着远行的故事,每一条番客路上都回荡着乡音的呼唤。《侨乡传统》与您共同探寻散落在南洋与故土之间的文化密码。在这里,我们将见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,聚焦侨乡人与事、物与情,感受那份跨越山海永不褪色的文化乡愁。
千里寻根,情牵故土。本期《侨乡传统》专题聚焦跨越三十三载的菲华青少年夏令营,见证一场穿越山海的文化传承之旅。从石狮红砖古厝到马尼拉湾,一代代华侨新生代通过这条寻根之路,重新拼接起散落异乡的文化记忆。他们用脚步丈量祖辈的创业足迹,在姑嫂塔下聆听历史的回响,在永宁卫城感受血脉的召唤,菲华青少年夏令营也成为沟通中菲的文化桥梁,见证“爱拼敢赢”精神在新生代身上的延续与升华。
姑嫂塔下,永宁卫城旁,一群菲华青少年触摸着斑驳的砖石,在闽南红砖古厝间拼接起家族记忆的碎片,这是跨越了三十三载的文化寻根约定。
1992年,一架载着30余名菲华青少年的航班跨越南海,开启了首届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的寻根序幕。三十三年春秋更迭,这场跨越血缘与文化的约定始终未变。今年五月的福建石狮,第31届夏令营的营员们循着祖辈足迹,再次踏上故乡石狮的土地。在姑嫂塔的千年守望中触摸“海丝三宝”的文化基因,于永宁古卫城的斑驳城墙间聆听血脉里的回响。
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自1992年创办以来,已经成功举办27届线下活动和3届线上活动,参与总人数超过千人。这项活动已经成为连接菲律宾华侨新生代与祖籍地石狮的重要桥梁。这场持续33年的文化寻根之旅,不只是简单地参观游玩。从蔡友玉纪念馆里泛黄的家书,到十里黄金海岸的潮起潮落,每一届营员都在故乡的街巷间拼接着家族记忆的碎片。
在北京与泉州双城之间,夏令营青少年先在北京参观故宫、长城、天坛、颐和园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,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。随后,夏令营转移到故乡石狮,营员们寻访“海丝三宝”——万寿塔、六胜塔、石湖码头,走进蔡友玉纪念馆、永宁古卫城、十里黄金海岸等地,在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建筑艺术中寻找祖辈的记忆。
33年不间断栽种下的文化树苗,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。千余名参与者中,有人成长为菲华社团的中流砥柱,有人化作中菲交流的民间使者。这些营员用脚步丈量着从“侨乡记忆”到“文化认同”的蜕变之路。他们传承父辈“爱拼敢赢”的精神,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扬的践行者、中菲文明互鉴的桥梁搭建者。33年,纵使时光流转、山海相隔,文化的根脉总能穿透时空,续写华侨新生代与祖籍地永不褪色的精神羁绊,让更多华侨新生代在故乡的姑嫂塔下聆听祖先的呼唤。
三十三年栽种的文化树苗,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。它的根须深植石狮土壤,枝叶伸展至菲律宾群岛,年年开花结果,见证着文化与血脉的传承永不落幕。(记者 邱育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