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宁: 位于石狮市东南部,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,历来为闽东南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。唐代称“高亭”,宋代称“凉恩亭”,沿海一带则称“水澳”。
南宋乾道八年(1172),毗舍耶岛国(今属菲律宾)的海盗经常进行骚扰。为防外患,朝廷在此建水寨,因取其“永保安宁”之意,故名“永宁寨”,永宁因此得名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朝廷为抵御倭寇,在此设立卫城,以作泉南屏障,称“永宁卫”。又因其地形状如鳌鱼卧滩,又有“鳌城”之称。
金埭:又名“埭头”,位于永宁南隅。因深沪湾海水环绕梅林半岛,港道潆洄,涨潮似海。古时商船可驶入永宁南门装卸货物。后因淤泥湮积,年久失浚,成为冲积区,俗称海埭。金埭位居海埭之首,故称“埭头”。
明末清初,乡民受战乱祸害,纷纷跨海前往南洋谋生。他们在海外勤劳奋发,致富后纷纷回乡建置厝宅家产。相传有“过屋无不闻银声”之珍闻,故有“金埭头”之美誉。该地名延续至今。
沙堤:位于永宁镇之东端。因地处沿海沙丘地带,长期经受潮水冲击,风沙卷扬,年久月深,积成一条天然白色堤岸而得名。古时,村旁枫树成林,又称“枫边”,因闽南语“枫边”与“桑边”谐音,故俗称“桑边”或“霜边”。沙堤海边有一座观音山,三面环海。立于山上,放眼长堤,犹如一巨鲸卧于水中,因此又有“鲸江”之雅称。
北宋时期,即有蔡、李、黄、许等姓氏在此聚居。及至南宋嘉定年间,才有龚氏从晋江荆山村迁入。元初,董氏从晋江青阳迁入,分别在两个角落进行开发,发展农业、渔业和海上运输。龚、董二姓,在沙堤历经800多年,至今蔚成大族。
元明时期,有名宦龚名安等居住于此,引来许多文人墨客。如马速忽、王翰、夏秦等名流,均在沙堤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。明万历年间,东阁大学士李廷机访沙堤时也曾赋诗。
清代,沙堤海上贸易非常发达,有东益、东回、东源、合宝等著名海上贸易商号。东益号还在台湾设有行郊,成为闽台贸易的著名商家。这些商号均成为村中角落地名。(王秀婷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