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      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概览    
当前版: 07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“人又满了,再开一个班!”
——感受塔吉克斯坦的“中文热”

  9月中旬,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依然骄阳似火,最高气温接近40摄氏度。位于塔国家图书馆的孔子学院中国厅教学点,2025年秋季学期中文课报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。

  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胜过酷暑,报名工作片刻不停。

  “这个班人又报满了,再开一个每周二、四、六下午两点到三点半的班。”刚走到中国厅门前,记者就听到响亮的声音。走进门内,记者看到几十名学生和家长正围着工作人员报名,沟通只能靠喊。

  刚刚这声音来自孔子学院老师王惠娟,她是今天报名工作的负责人之一。整整一天,她不停地为当地学生和家长进行登记、分班、介绍。

  “今天有近百名学生报名了下半学年的中文课。一天下来很紧张,但也很有成就感。”孔子学院中国厅教学点负责人李建军告诉记者,“现在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斯坦人开始学习中文,当地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设了中文课。报名我们课程的以中学生为主,很多都是为了赴华留学。”

  17岁的拉苏尔在父亲的带领下前来报名,“我希望能学好中文,将来去中国留学。”拉苏尔的父亲有中国同事,在父亲的影响下,他坚定了去中国留学的愿望。

  同样17岁的阿卜杜拉希姆告诉记者,“我学习中文已有三年。今天是来帮15岁的弟弟报名。我俩都十分向往去杭州留学。”

  今年11岁的优素福是报名现场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,这是他第一次报名中文课,“我长大后想去上海读大学。妈妈告诉我,早些开始学习中文,以后就能更好地适应在那里的生活。”

  记者准备离开时,一名学生家长主动与记者攀谈,当问起她为什么送孩子学中文时,她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现在选择学中文,就像以前选择学英语一样,意义非凡。”

  热火朝天的中国厅里,充满了对中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。

  临近夜晚,当日的报名工作结束,记者才终于有机会请孔院老师讲讲“中文热”背后的故事。

  李建军介绍,在他授课的班上,经常能看到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的情景;有的学生为了学写汉字,常常一个字就抄满满的几页纸;还有的学生家住杜尚别周边的农村,来上课需要步行许久再换乘车辆,每次上课往返要50多公里,即使如此也坚持了下来。

  “他们对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们深受感动,更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教好中文,对得起孩子和家长。”李建军说。

  据塔霍瓦尔国家通讯社报道,目前在华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超过5000人。塔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孙静介绍,自2008年8月成立以来,该孔子学院累计培养中文学习者超4.2万人次。

  时晓宇是在塔民族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,去年她曾在孔院中国厅教学点为学生授课。她告诉记者,她认识的朋友中,有的人在当地大学已读到大四,在拿到留学中国的机会后依然前往中国从头读起,这让她深受触动。“毫无疑问,在塔吉克斯坦学习中文、去中国留学已然成为一种潮流。”时晓宇说。(新华)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时政新闻
   第02版:家乡半月
   第03版:本地侨讯
   第04版:海丝潮
   第06版:侨乡传统
   第07版:华界动态
   第08版:一带一路
福建省侨界女性联谊会会员大会举办
电影《731》在北美多地上映
“人又满了,再开一个班!”
泉州—金边 直飞航线恢复通航
欧华青年和平论坛在日内瓦举行
拉美地区首个孔子学院联盟成立